2012-12-22

風雪中的北平 - 景山公園


北京無疑在近代中國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一席,若然在北京城內向下挖,黃沙之下,該是一層又一層厚厚的「歷史沉澱物」,封存着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歷來多個朝代曾定都於此,晚清時期更飽歷滄桑,及後五四事件催化中國思想革命,乃至後來中共建政後的諸多事情。在讀着歷史書重溫凡此種種的時候,腦海中不禁浮起很多個「假如」,假如......,今日中國會有何不同呢?

甫抵北京,即遇上幾場小雪,城內盡是一片白皚皚,不禁想起初中時拜讀金兆梓的《風雪中的北平》一文。跟友人在胡同裏吃過午飯,好客的老闆娘還教了我們怎去景山公園,之後便乘巴士在天安門西下車,在寒風中沿故宮護城河西側的南長街、北長街走了約半個小時。路上經過故宮西華門,1900 年 8 月八國聯軍開進北京次日,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與少數侍從倉皇從西華門喬裝出逃西安,流亡朝廷曾一再乞求李鴻章為這爛攤子與列強尋求解決方案,至一年多後方簽署《辛丑條約》,朝廷至 1902 年 1 月才回鑾。細看發現門上匾額沒有滿文,只有漢字,據說是袁世凱稱帝時所為,當年袁為平息討袁稱帝民怨,下令移除外朝匾額上滿文以昭其反清之心,只保留內廷滿漢並書的匾額安撫清朝遺老。其後事態發展如何,各位看官心中有數吧。

西華門

景山相對高度只有四十多米,遠看未必能察覺到這座小山丘。到達北長街北端時,可見北海公園白塔,以及故宮那九樑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西北角樓。護城河河面已結冰,在此轉角位的行人路上架着不少三腳架,大機細機應有盡有,Eric 自然也湊湊熱鬧,不過在嚴寒中拿着金屬機殼確實凍入心扉。沿護城河稍向前行即可到達神武門,門上匾額滿漢並書,而神武門實為故宮博物院正門。故宮博物院遊人如鯽,不過本地人跟我說故宮裏頭有太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故只在日間開放,日落前就會關門,晚間也沒人敢留在裏面云云。

故宮西北角樓與護城河

造型奇特的故宮西北角樓

雖然故宮博物院正門為北面的神武門,惟紫禁城正門實為南面的午門,至於有關午門斬首的傳說,記得大學教授曾笑說午門為皇宮正門,豈會於此斬首示眾,真正行刑處應為菜市口一帶。北京皇城之南本有一門,為明清兩朝之國門象徵,明朝時稱大明門,清朝時後稱大清門,辛亥革命後改稱中華門,中共建國後已毀。據說民國政府本欲將刻有「大清門」的門匾拆下後,「循環再用」在背面刻上「中華門」即可,豈料將門匾拆下來後發現背面已刻上「大明門」三字,想不到此辦法早已被滿清政府捷足先登了,只好立即另想他法。

神武門

景山公園票價可算是眾多收費景點中最便宜的,只消兩元人民幣。中學時讀中史時得知明朝崇禎帝在煤山 (即今景山) 自縊殉國,其時以為煤山應離皇宮一段距離,想不到煤山正正位於皇宮後面。景山據說為人工堆成,位於北京城中軸綫上,山脊上建有五座小亭,最高處為萬春亭。雖說景山不高,惟因附近建築物亦不高,京城雪景一覽無遺,尤以南瞰紫禁城蔚為奇觀。由於上山梯級已結上一層滑滑的薄冰,要時刻緊握欄杆步步為營方能登上萬春亭。雪後北京,故宮黃琉璃瓦頂被白雪覆蓋,別有一番風味。對於百多年前的老百姓來說,俯瞰紫禁城雪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見』?」

前為綺望樓,山頂處為萬春亭

北京城中軸線

站在中軸線上俯瞰紫禁城

紫禁城全景圖

左為輯芳亭,圖中央為白塔,右方白色冰面為北海

自萬春亭向城北方向遠眺

天色漸暗,氣溫漸降,不少遊人開始下山,我跟友人則繼續待在萬春亭,期待着京城夜景。身上熱量逐點流失,下身僅穿着一條牛仔褲及一對運動鞋的我更是首當其衝,在寒風中脫掉手套接聽電話無疑是「聰明絕頂」的主意。好不容易才等到華燈初上,不過沒有腳架,也影不了「首堵」車燈的光軌。入夜後,紫禁城內漆黑一片,與繁華京城形成強烈對比,時移世易,也許百多年前,只有紫禁城是燈火通明?可惜的是,京城亦早已面目全非,北京的城牆、城門大多已遭破壞,空餘一個又一個叫甚麼甚麼門的地鐵站,也許若干年後,隨着老北京的一輩漸漸撒手人寰,這些記憶會隨風而逝。

汽車陸續駛出神武門

遠處萬家燈火

車水馬龍的地安門內大街

景山門

神武門夜景

16.12.201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