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8 公里
起點交通:渡輪(中環 > 愉景灣)、DB01R (東涌 > 愉景灣碼頭)、DB03R (欣澳 > 愉景灣碼頭)
終點交通:嶼巴 3M 號 (東涌 < > 梅窩)、渡輪(梅窩 > 中環)
由愉景灣經神樂院至梅窩,最高點僅約二百五十米,難度不高,而且沿途風光不俗,是條頗受遊人青睞的短途行山路線。希望輕鬆一點的話,可自愉景灣起步,徐徐沿斜路上山,中途靜賞神樂院,反觀若於梅窩出發,則須先踏上沒完沒了的天梯一氣呵成直登最高點,無疑會比較辛苦兼單調乏味。
![]() |
神樂院聖堂 |
抵達欣澳站時,目送開往愉景灣的巴士,還好天氣晴朗,仍可在海傍散步看風景消磨時間。在堤岸上遠眺對岸屯門公路車水馬龍,再仰望飛機在天際翱翔,放眼盡是都市繁華景象,亦彷彿預示了陰澳一帶的未來。欣澳站坐落在打水灣填海區,海岸線早遭破壞,亦因此政府在《優化土地供應策略》中提及陰澳為其中一個具發展潛力的近岸填海地點 (其餘四個地點為龍鼓灘、小蠔灣、馬料水以及青衣西南),相信會在陰澳一帶繼續填海,眼前這片海岸應該日子無多了。
![]() |
釣魚郎 |
![]() |
陰澳木塘遺跡 |
![]() |
很粗的木柱 |
![]() |
海上交通繁忙 |
在愉景灣碼頭總站下車,折返路口左轉愉景灣道東行,林蔭夾道,步伐會不由自主放慢下來。隨後來到稔樹灣,沿沙灘後方村徑直行即可,可惜這個沙灘上垃圾不少,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街渡碼頭附近停泊着一艘歐洲高桅仿古帆船 —— The Bounty (濟民號),The Bounty 是為了拍攝在 1984 年上映的同名電影 The Bounty (叛逆巡航) 而建造,雖然船身改以鋼鑄造,但外觀仍然參照二百多年前由英國開往大溪地採集麵包樹樹苗的 HMAV Bounty,故此再以木材覆蓋船身,The Bounty 完成拍攝後曾長期停泊在悉尼達令港作為旅遊景點,後來由愉景灣發展商香港興業在 2007 年購入並在香港停泊。
![]() |
愉景灣 |
![]() |
林蔭夾道 |
![]() |
稔樹灣 |
![]() |
垃圾不少的沙灘 |
![]() |
The Bounty |
![]() |
伸進海中的碼頭 |
![]() |
井然有序 |
看着 The Bounty,回想起多年前外展訓練時在小型帆船上生活的日子,那時在風雨中飄搖,記得教練第一天說着甚麼 Tacking、Jibing、Beam Reach、Close-Hauled 等等,當時聽得一頭霧水,而 Eric 這個對帆船完全沒認識的人後來竟然還做了舵手,結果初次掌舵就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甚至將船駛進雨區,其時隊員沒將 Eric 抛入海中餵魚實屬萬幸,似乎又離題了,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細說當年故事。
兩個人才能掌控一支如此長且重的船槳 (鳴謝友人提供照片) |
對岸坪洲樓房色彩繽紛,一海之隔,相距不足兩公里,仍有定期街渡 (船期) 往來兩地,而舢舨井然有序停泊在稔樹灣,毫無半絲違和感。隨後按照路牌指示轉入稔樹灣村內續行,不過期間不慎誤入支路村徑,最後多謝村民提點。村內農地種有不同作物,可是在城市長大的 Eric 不辨菽麥,大概不是蔬果就是香草吧 (掩面),而當時其中一塊農田更有個面露笑容的稻草美人守護着這些農作物,未知是否健在呢?沿岸邊村徑伴隨浪濤而行本應是賞心樂事,可惜沙灘上滿佈垃圾,令人提不起勁,不過與令人慘不忍睹的龍鼓灘相比,這裏實在只是小巫見大巫。
![]() |
部分路口或許沒有明顯指示 |
![]() |
農作物之一 |
![]() |
稻草美人 |
![]() |
疑似木柴? |
![]() |
岸邊村徑 |
![]() |
對岸坪洲樓房色彩鮮艷 |
循林間蜿蜒山徑上山,可以飽覽帆影點點的稔樹灣,而海邊農地以及殘破農舍與愉景灣的豪宅公寓無疑形成強烈對比。由神樂院碼頭至神樂院的登山路途設有紀念耶穌受難的苦路十四處,每站都在樹木掛上標有羅馬數字的十字架以及畫像,不少虔誠教徒會在四旬期到此拜苦路,當日亦遇上一些教徒在苦路各站讀經唱詩歌。神樂院自成一角,草木扶疏,清幽寧謐,將俗世煩惱隔離在外,神樂院亦有地方供外來人士避靜之用,如有興趣,可以聯絡院方預約。參觀時請謹記熙篤會聖母神樂院是所隱修院,故此切勿喧嘩吵鬧,亦不要擅闖不向公眾開放的私人地方,以免打擾仍在院內苦行修道的隱修士。
![]() |
開始上山 |
![]() |
其實這些路牌都頗有特色的 |
![]() |
擋去部份熾熱陽光 |
![]() |
海邊農舍 |
![]() |
苦路 |
![]() |
神樂院 |
![]() |
三角門楣 |
![]() |
可進內參觀聖母亭 |
![]() |
永援聖母橋 |
![]() |
聖母橋下方的溪澗 |
古雅的聖堂朝東而建,內部樸實無華,身處其中倍感放鬆平靜。後方有座數層高以麻石砌成的塔樓,若乘船自坪洲而至,可遠眺聖堂臨海一面的 TM 標記 (亦即 Trappist Monastery 的縮寫)。安靜參觀聖堂後,循原路折返,兩旁不少地方皆有告示,提醒遊人不要誤闖私人地方,還望遊人自重。神樂院最為聞名的相信是十字牌牛奶,早年修士為了自給自足,曾經飼養乳牛售賣牛奶,不過後來修士年事已高,難以應付如此操勞工作,終將有關業務售予其他公司,據說神樂院現只持有部份股權,而牧場亦早已外遷,只餘下荒廢了的牛舍廠房。近年神樂院亦有售賣手製曲奇,聽聞味道不錯,若有緣遇上,不妨買盒以作支持。
![]() |
聖堂入口 |
![]() |
聖堂塔樓 |
![]() |
簡樸的建築 |
![]() |
請留意告示,不要誤闖私人地帶 |
![]() |
荒廢了的建築 |
隨後離開神樂院,繼續登山征途,眼前是條了無止境的石屎長命斜,走得汗流浹背,停下來回首一望,才驚覺錯過了身後美景,近有坪洲,遠有維港門廊,可惜霧霾之故,維港兩岸皆若隱若現。好不容易才走畢那條長命斜,盡頭處竟然有段石級恭候各位,幸好仍可看着風景分散注意力,而走畢石級後就真的可在位處全程最高點的涼亭好好休息。
![]() |
漫漫長路待你走 |
![]() |
回首一望 |
![]() |
續登石級前往涼亭 |
![]() |
愉景灣高爾夫球場 |
![]() |
山頂涼亭 |
涼亭附近有大片草地,遊人不少,沿着清晰小徑可以走得頗遠,如果打開衞星地圖就會發現這其實是條隔火帶。景觀開揚,放眼四周,可飽覽由大帽山、維港兩岸至南丫島以及長洲的一百八十度美景,登上一個二百多米高的山頭就能欣賞如斯廣闊景致,倒是十分划算,大家不妨週末到此短遊。東大嶼都會大概就是在喜靈洲以及交椅洲附近填海興建逾千公頃的人工島,這片海域若干年後也許會面目全非,相信屆時梅窩亦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向下掃視,盡是一片蒼綠,唯獨神樂院附近特別青翠,雖然神樂院大部份建築皆隱沒在蘢蒽山林之中,但白色的聖堂外牆以及稍高的塔樓就格外搶眼。
![]() |
景觀開揚 |
![]() |
左邊為周公島,右邊為喜靈洲 |
![]() |
在石上野餐的遊人 |
![]() |
俯瞰神樂院 |
![]() |
遠眺南區 |
![]() |
隔火帶 |
![]() |
遠眺老虎頭 |
回到涼亭納涼片刻,隨即啟程下山前往梅窩,銀礦灣那半月形的沙灘將鬱綠山林與蔚藍大海分隔開,梅窩碼頭似近還遠。梅窩龍尾坑的山頭冒着濃煙,蓋過望渡坳一帶,只好打消當日續由梅窩步往東涌的念頭。不停下着單調的梯級,望着山頭冒煙確實心痛,然後直昇機終於趕抵火場開始救火,實在辛苦消防員及機師了。剛才在 Google Maps 看了看,那片土地久久未能復完,瘡疤猶存,令人惋惜不已。香港郊野每逢春秋二祭就常遭山火蹂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道理顯淺易明,但何以總會有人留下火種,甚至蓄意用火去除雜草,然後不可理喻的以「火燒旺地」作為藉口,若然真的祖先在天有靈,看着子孫在頭上每年燒墳兩次,還要傷害附近無數生靈,如此好山好水變成一片焦土,真的還要保佑他嗎?
![]() |
山頂涼亭 |
![]() |
山火 |
![]() |
撲救山火中,Salute |
![]() |
銀礦灣 |
![]() |
繼續下山 |
![]() |
似近還遠的梅窩碼頭 |
![]() |
沉悶的梯級 |
![]() |
半月形的沙灘 |
![]() |
一片晴空 |
下山路途沉悶,終於來到海邊的東灣頭路,繞着銀礦灣沙灘而行,海浪柔和拍岸,潮聲在耳邊輕輕迴盪,還有小朋友的嬉戲聲在沙灘上此起彼落,他們在沙灘上追逐、堆沙,這才是小朋友應該做的事吧,而非被逼參加無限的興趣班,還記得日前看到那張幼稚園生物科興趣班的工作紙時真的呆了,未上小學已經學着甚麼 pivot joint、ellipsoid joint,而幼稚園時只懂 A for Apple, B for Boy 的 Eric 果然是個廢青,跑到終點線都還未觸及這些小朋友的起跑線呢。
![]() |
沿沙灘邊緣而行 |
![]() |
柔和的海浪 |
![]() |
聽海 |
![]() |
正在長出嫩芽 |
![]() |
在沙灘嬉戲的小朋友 |
![]() |
三五成群 |
![]() |
最遠方就是梅窩碼頭 |
![]() |
GPS 路線地圖 (只供參考) |
![]() |
GPS 高度剖面圖 (只供參考) |
相關文章:
虎視眈眈愉景灣 - 老虎頭郊遊徑 (上) 、 (下)
參考資料:
[1] 陳天權 (2014). 被遺忘的歷史建築 —— 新界離島篇
路線一覽
Facebook Page
Instagram Page
郊遊日期:2014.03.23
最後更新:2016.09.2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