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大美督管理站 -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 衞奕信徑第十段 - 衞奕信徑第九段 (八仙嶺 - 犁壁山 - 黃嶺 - 屏風山 - 鶴藪水塘 ) - 鶴藪道
長度:12 公里
起點交通:
新界專綫小巴 20C/ 九巴 75K (大埔墟站 < > 大美督),在大美督總站下車,然後向新娘潭方向上山至管理站
新界專綫小巴 20R (大埔墟站 < > 烏蛟騰),在管理站前揚聲下車
終點交通:新界專綫小巴 52B (鶴藪 < > 粉嶺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故八仙嶺雖比新界東北之巔——黃嶺略矮,惟名字無疑充滿仙氣,加上山脊線奇特,在香港可說是無人不曉,反觀若非行山愛好者,未曾聽聞黃嶺亦絕不稀奇。話雖如此,卻其實一直敬而遠之,不敢輕言踏足八仙嶺,因為身邊不少朋友總說着很辛苦、次次抽筋云云,嚇怕了 Eric 這個獨行俠,最後在 Wish List 擱上好幾年。
由左至右,黃嶺、犁壁山、八仙嶺 (攝自馬屎洲) |
今年天氣頗為反常,先有乍暖還寒的一月,再來極為陰濕的四月,適合行山的日子委實不多,再加上放假總要在雨天,那就只好在平日出動吧。看着三月初的天氣預測,霎見有日大致天晴,而其前後一兩天都有煙霞,實是機不可失,隨即向上司拎假。及至出動之前那天尚未決定目的地,然後就隨心的問了友人有沒有興趣行山,然後給了他三個選擇,大東山/ 八仙嶺/ 獅子山 (心水清的會發現這些都是 TrailWatch 山系襟章 的指定路線 =p),他說着較早前才上過大東山,獅子山則是常去之地,結果就選了八仙嶺。
TrailWatch 山系襟章 =] |
當日乘着東鐵在吐露港公路看着窗外風光就知道又給天文台欺騙了,煙霞大得連八仙嶺也看不到,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只好在東鐵站吃個豐富早餐以作補償,然後冀盼山上風景不致太差吧。等候前往大美督的小巴期間,碰巧有輛小巴開往烏蛟騰,那就直接上車,可以省去大美督至管理站的上坡路也是美事一樁。
將大尾篤美名的痕跡 |
新娘潭路 |
在管理站前揚聲下車,簡單熱身過後即循八仙嶺自然教育徑登山,略走一會已抵春風亭。在 1996 年 2 月 10 日八仙嶺發生的一場人為山火之中,兩位老師為了拯救學生,在火場堅守至最後一刻,不幸葬身火海,後來港英政府為了表揚這兩位老師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在八仙嶺興建春風亭,並由時任港督彭定康揭幕,亭上碑記向遊人訴說這個沉痛悲劇,文末以「讓春風亭留住春風,化育萬物,樹木樹人」作結,春風化雨,殊不簡單。
沿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上山 |
陳方安生令堂的墨寶 |
亭內碑文 (可按圖放大) |
俯瞰大美督一帶 |
坡度不算太大,而且是路況不錯的山路石級,仍能談笑風生,不過友人說道登頂前才有一兩段較為吃力的天梯。山路在密林中穿插,樹影婆娑,雖不致與正午時分的熾熱陽光硬碰,但仍是汗流浹背,一路上慶幸與友人結伴而行,雖則偶爾可以俯瞰船灣淡水湖美景,這段路還倒是挺沉悶的說。時值初春,吊鐘花開得正盛,萬綠叢中一片粉紅,嬌小的花冠白裏透紅,底部內藏花蜜的蜜腺[1]晶瑩剔透,在陽光之下閃閃生輝,配上粉紅嫩葉,煞是迷人。敬請留意野生吊鐘受《林務規例》保護,不過就算是其他普通的一草一木,還是把最美的記在心中就好了,Take Nothing but Pictures,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
自然山徑 |
船灣淡水湖 |
萬綠叢中一片粉紅 |
一串串吊鐘花 |
坡度尚算平緩 |
晶瑩剔透 |
來到岔路口,差不多是教育徑的最高點 (海拔 350 米左右),按照問路石的指示左轉上山,如欲退出,可直行續走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下山前往新娘潭,假日可乘坐 275R 返回大埔墟。於此亦正式接上衞奕信徑第十段,友人較早前所說的天梯亦呈現眼前了,仙姑峰高 511 米,自岔路口至仙姑峰約莫短短五百米路程,但高程差超過一百五十米 (以三米一層作換算的話,就是五十多層樓的高度),少點體力也未必能夠應付,而仙姑嶺過後還要上上落落,直至最後抵達高六百多米的黃嶺後才開始下山,山脊沒有樹蔭可言,而中間亦無退出點,故此還請行友視乎身體狀況、天氣、時間以及所持糧水慎重考慮應否在此岔路口退出。
左上仙姑峰,直往新浪潭 |
問路石 |
天梯一號 |
這五十多層的石級真的是沒完沒了,用上 Naismith's rule (所需時間 (小時) = 距離(km)/5kph + 爬升高度(km)/0.6kph) 計算也要超過二十分鐘,最後中途沒怎休息,用了相近時間到達仙姑峰,然後就當然要在仙姑峰休息好一會「回氣」。友人拿出在便利店買來的馬仔大快朵頤,而 Eric 行山則多數只會帶得力素糖,坐着時巧遇漁護署巡視郊野公園設施狀況的巡山小隊,他倆為不同設施拍下照片存檔,大家閒聊了一會,真的佩服他們的腳骨力,也由衷感謝這些為保護香港郊野公園默默耕耘的人士。
無盡石級 |
頂硬上 |
八仙嶺山脊漸現 |
好好休息一下吧 |
除了沿着北坡的衞奕信徑第十段登上仙姑峰外,時而看見零星遊人自南坡攀登而至,在路不通行的告示牌下,其實正是引自馬騮崖的險徑,當年八仙嶺山火因風高物燥之故在馬騮崖對下迅速蔓延,一眾師生後無退路,前有馬騮崖,無法及時全數逃離火場,終釀成慘劇,然後憶及去年年底有名攀登教練在馬騮崖墮崖重傷不治的新聞,確是令人惋惜不已。
引自馬騮崖的險徑 |
看着仙姑峰的標示牌,是近年的新設計,顏色鮮艷搶眼的名牌上列出八仙嶺各個山峰的高度,雖然資料豐富,不過還是覺得常見簡樸的木牌更能融入郊野之中,比新款順眼得多。未老先衰的 Eric 實在背不了八仙嶺諸峰名字,只能看着維基百科作弊,由東而西順序排列分別為仙姑峰、湘子峰、采和峰、曹舅峰、拐李峰、果老峰、鍾離峰以及純陽峰,而當中純陽峰為八仙嶺的主峰,高 590 米,與仙姑峰相距約一公里。
色彩鮮艷的標示牌 |
仙姑峰上景致開揚,可惜煙霞實在是太厲害,山下景色一片灰朦,船灣淡水湖已若隱若現,而對岸馬鞍山則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猶幸山脊諸峰仍算清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自仙姑峰向西側看八仙嶺,山巒起伏有致,與從馬鞍山橫看山脊的感受確實截然不同。不知大家仍否記得小時候的 Black Magic 遊戲?「上山-落山-上山-落山-上山-落山......」,若要走畢八個山頭,首先要走經七個山坳,其密集程度絕對不容小覷,遇着稍深一點的山坳,還倒令人略感氣餒沮喪的說。(煙霞之故,為免照片中的山下景色一片灰白,Eric 只好不情願的在編修照片時重手一點......)
大美督 |
終點在「望」..... |
一片灰白 |
船灣淡水湖郊遊徑所途經的山頭 |
在仙姑峰 (511米) 大休過後,啟程沿着衞奕信徑第九段向純陽峰進發,惟烈日當空,加上沒半點風,實在不算輕鬆。走上約莫數分鐘,已轉眼間來到湘子峰 (513 米),汀角、三門仔、馬屎洲盡收眼底,而最引人注目的自當是洞梓慈山寺觀音像,此青銅合金觀音像為全球第二高,連基座總高 76 米,大嶼山天壇大佛連基座亦僅總高 34 米,素白的觀音像與背後青翠山嶺形成強烈對比,故此吐露港沿岸多處地方皆可見。細心察看的話可發現觀音像並非直立,而是向前傾十餘度俯視眾生,據說是為了讓善信更能感受觀音像的慈祥目光。
慈山寺觀音像 |
下降至山坳 |
船灣淡水湖 |
馬屎洲 |
貨不對辦 |
湘子峰 |
由采和峰 (489 米) 開始,除了鍾離峰外,一峰還比一峰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曲折山路石級沿着山脊將八仙嶺一分為二,八仙嶺南坡陡直陡峭,反觀北坡較為平緩,是故植被分佈南轅北轍,南坡草枯葉黃,只有零星大樹,而北坡則是林木蓊鬱,一片蒼綠。那時抱着這個疑問下山,後來在網上花了點時間研究,得知屏風山至八仙嶺一帶主要有兩組岩石,分別為南坡屬於火山岩的大帽山組 (Tai Mo Shan Formation) 以及東北面較年輕屬於沉積岩的八仙嶺組 (Pat Sin Leng Formation),它們與現時所見由屏風山延伸至仙姑峰的峭壁 (Escarpment) 息息相關,地殼活動令到岩層傾斜,結果造成八仙嶺一邊是陡峭的懸崖,另一邊則是比較平緩的順向坡 (Dipping Slope),不過由於風化侵蝕,八仙嶺組已自山稜線後退了約莫一公里 [2],不過仍可在屏風山發現覆蓋在大帽山組之上的八仙嶺組岩石。
坡度相差甚遠 |
吊燈籠 |
植被分佈截然不同 |
神州大地 |
采和峰 |
繼續上山下山 |
路隨山轉 |
順向坡 (攝自純陽峰) |
一水之隔,正是表面風光繁華的神州大地。隨後來到曹舅峰 (508 米),也代表已連走四峰了,續行片刻,霎見一塊巨形尖石朝天斜插在南坡之上,據說名曰葫蘆咀,也許是旁邊鐵拐李手中的葫蘆吧,而不過五分鐘的路程亦已經來到拐李峰 (522 米) 了,其後接近果老峰 (543 米) 時,再次遇上仍在含苞待放的吊鐘花,而部份已綻放的則好像已經給烈日曬得略帶焦黃。不停在山脊線上上落落,確是很考驗體力,Eric 雙腳也有點乏力了,最後友人按捺不住笑問 Eric 不用每個山峰都小休片刻吧,如此下去何時方能下山……
曹舅峰 |
葫蘆咀 |
甚是突出的葫蘆咀 (右中) |
山下景色其實大致不變 |
拐李峰 |
最遠處為仙姑峰 |
重遇吊鐘花 |
搶眼的綠色雌蕊柱頭 |
很重要的標距柱,容後再談 |
果老峰 |
鍾離峰 (529 米) 是個頗為不顯眼的山峰,彷若只是純陽峰與果老峰之間的一個小山坳,稍不留神便會容易錯過。純陽峰 (590 米) 貴為八仙嶺之首,難免帶點霸氣,特別是當你凝視着那條高廿層樓的天梯,感受零舍深刻。望着前方友人渺小的身影,而 Eric 卻走到中途不得不托辭拍照停下來休息一下,只能慨歎今年少了運動,體力似乎又差了點,之後定當將勤補拙,要為十年後的自己交代。
山脊山的吊鐘花 |
圖中那小山丘就是鍾離峰 |
提醒大家到達鍾離峰了 |
登上純陽峰的天梯 |
天堂與地獄,不過一線之差 |
以為純陽峰是壓軸好戲?少年人,你真的太年輕了。氣喘吁吁站在八仙之巔,浮現眼前的只會是更高的山、更長的路……
遙望黃嶺,路漫漫其修遠兮 |
(待續……)
(本欲一篇完成,還怕寫得太短,豈料至此已打了超過三千字,只好一分為二,似乎 Eric 真的太長氣了,還望見諒)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1] Sir Joseph Paxton (1838). Paxton's Magazine of Botany, and Register of Flowering Plants, Vol. 5
[2]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rt (1996). Geology of the Northeastern New Territories
郊遊日期:01.03.2016
最後更新:06.08.202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