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30

獼猴遍野金山路 - 麥理浩徑第六段


路線:麥理浩徑第六段 (大埔公路 - 九龍水塘 - 金山路 - 城門水塘)
長度:約 4.6 公里
起點交通:九巴 72 號 (太和 < > 長沙灣) 、九巴 81 號 (禾輋 < > 佐敦)
終點交通:步行至梨木樹邨乘搭巴士,或菠蘿壩小巴站乘搭小巴前往荃灣

走畢麥徑五段後,隨即走上行人天橋橫過大埔公路,向着沙田方向稍行片刻,轉入前往九龍水塘的金山路即可續走麥徑六段至城門水塘。麥理浩徑全長約 4.6 公里,為麥理浩徑最短的一段,漁護署建議需時一個半小時,巴士站高度約一百五十餘米,而全段海拔不超過三百米,輕鬆易行。

2015-03-31

獅子山下且共濟 - 麥理浩徑第五段


路線:沙田坳道 - 麥理浩徑第五段 (沙田坳獅子亭 - 雞胸山) - 獅子山頂 - 麥理浩徑第五段 (九龍坳 - 筆架山 - 大埔道)
長度:約 10 公里
起點交通:綠色小巴 18M (黃大仙鐵路站 < > 沙田坳邨)、19M (鑽石山鐵路站 < > 沙田坳邨)
終點交通:九巴 72 號 (太和 < > 長沙灣) 、九巴 81 號 (禾輋 < > 佐敦),或續走麥理浩徑第六段

雨傘運動揭開序幕以來,獅子山頭接二連三被掛上巨型直幡,雄視香江的獅子山對不少人來說又多了一重意義,而不少人亦因此慕名而至,不過還望各位不要把垃圾棄置於山上。多年前有段日子每天都會拖着疲憊身軀乘巴士經過龍翔道,幸運坐在窗旁的話總會不由自主凝望着那別具氣質的獅子山,也許就是香港人對於獅子山的情意結吧。《獅子山下》一曲耳熟能詳,道出上一代香港人的拼搏精神: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隨
無畏  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2015-02-28

古橋流水百載情 - 大潭水務文物徑 (下)


路線:柏架山道 - 大風坳 - 港島徑第六段 - 大潭水務文物徑 - 大潭道
長度:9 公里
起點交通:鰂魚涌地鐵站 A 出口
終點交通:城巴 14 號 (嘉亨灣 < > 赤柱炮台) 或途經之小巴 16M/ 16X

細看群帶路里程碑後,續沿大潭水塘道下山,霎見茂密樹林之中有間紅磚小屋,不過同樣未見介紹,不知其來龍去脈,但疑為建於 1920 年代的護衛宿舍。與港島徑第六段分道揚鑣後,不消一會便來到大潭中水塘附近的燒烤場地,路旁有數株楓香樹,雖然葉片仍未轉紅,不過亦已有遊人持着長鏡仔細認真拍攝。

林間紅磚屋

路旁楓香

2015-01-31

古橋流水百載情 - 大潭水務文物徑 (上)


路線:柏架山道 - 大風坳 - 港島徑第六段 - 大潭水務文物徑 - 大潭道
長度:9 公里
起點交通:鰂魚涌地鐵站 A 出口
終點交通:城巴 14 號 (嘉亨灣 < > 赤柱炮台) 或途經之小巴 16M/ 16X

無關宏旨、離題萬丈,但卻不吐不快的前言: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有這種感受,相信不少人亦深有同感,誠如 OasisTrek 網主所言(http://www.oasistrek.com/blog_choice.php),當你一心希望藉着分享香港自然之美吸引更多人保護郊野,卻看到越來越多破壞自然之舉,感覺確是非常糟糕,究竟自己會否不知不覺間成了幫兇呢?

近日三門仔夜光藻事件更可見問題是何其嚴重,遊人夜間蜂擁而至,當中的害群之馬更為了一己私欲,做着諸多令人側目的破壞行為,例如拆毀村民的石壆挪取石塊扔進海中, 以求造出一片藍海, 又在夜闌人靜之時大聲喧嘩,易地而處,若你是村民,你對這班人有甚麼想法?三門仔是不少攝影人士拍攝日出的勝地,大家互相尊重,入鄉隨俗,向來相安無事,經此一役,將來何去何從,則不得而知了。是否要四處圍上鐵絲網,郊野公園面目全非方肯罷休?
去年初在某市區海傍無心插柳拍下的夜光藻

類似事件已經不是第一回,還有早前的大東山、西環海傍、鶴咀等等,何時方會學會「尊重」二字?孟子說得好,「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吐糟完畢,先來廣告時間:
<徑.香港> TrailWatch 為一個鼓勵欣賞及享受大自然,推廣保育郊野的非牟利組織。TrailWatch 提供手機應用程式供遊人記錄以及分享行山及郊野的所見所聞,亦可舉報破壞郊野的活動。日前承蒙 TrailWatch 邀請,將為結集郊野活動與保育自然文章的《山水誌》提供遊記,還望各位多多支持 TrailWatch。

終於正文了:
每次提起大潭水塘,Eric 想起的往往不是風光明媚的湖光山色,而是行山打劫熱點,大潭水塘聲名狼藉 (還記得當年的綁樹黨),與薄扶林、紅梅谷等地齊名,故此一直不在首選路線之列。不過十二月某週日,煙霾籠罩着大地,不欲上山只見一片朦朧,那就只好找找近景,猶幸香港水塘遍野,最後獨闖交通比較方便的大潭水塘消磨時間。

青山綠水
大潭水塘群,由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以及大潭篤水塘組成,於 1888 至 1917 年間分期落成,歷史悠久,至今仍是香港水務系統的重要一環,不少建築古色古香,別具特色。二戰時香港郊野飽受蹂躪,後經政府致力植林,大潭一帶方回復蒼綠景致,再憶及今天有「一男子」時常覬覦發展郊野公園,真是火冒三丈。

2014-12-31

大棠楓香紅黃綠 - 2014 年


(仍未解決 Chrome 的 Color Management 問題......)

今年大棠除了楓香紅葉外,還有甚麼冰雪節,不過 Eric 當然只對山上紅葉有興趣。有鑑於觀賞紅葉人士與日俱增,今年當局在週末指定時間封閉大棠山路,而今年港鐵亦加開不設中途站的 K66 特別班次來往朗屏及大棠,「話咁快就到」,還望遊人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大棠,減低給沿線居民帶來的不便。


紅葉光邊

航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