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8

溢流飛瀑大潭篤 - 大潭水務文物徑

路線:大潭水務文物徑 (大潭水塘道 -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 - 大潭篤水塘 (主壩壩底) - 大潭道)
長度:4.4 公里
起點交通:城巴 14 號 (嘉亨灣 < > 赤柱炮台,設有雙向分段收費) 或途經之小巴 16M/ 16X
終點交通:同上,或續行至黃泥涌峽/ 經大風坳至鰂魚涌 (請參閱另文)/ 經引水道至赤柱

(又再次低估了自己尋根究底的決心,本以為能夠很快寫好這篇,豈料......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阿寶.jpg)

一年容易又中秋,上次到訪大潭水塘原來已是兩年前的冬天,當時未有前往海邊參觀文物徑餘下部份,適逢早前大潭篤水塘「放水」,自當把握機會去看看這個期待已久的景象,並順道參觀海邊其他景點。前往大潭篤水塘壩底主要有兩條路線,其一是在大潭郊野公園巴士站下車循與車路重疊的大潭水務文物徑穿過大潭篤村而行,路途較迂迴惟平緩,另一條路線則是在大潭水塘(北)站下車,沿旁邊梯級下山,雖則據說快得多,但雨後石級濕滑,如欲取道捷徑,務必倍加小心。

 大潭篤水塘主壩

大潭篤水塘英式石橋

2016-08-31

山林深處尋神樂 - 愉景灣、神樂院、梅窩

路線:愉景灣碼頭 - 稔樹灣 - 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 梅窩碼頭
長度:8 公里
起點交通:渡輪(中環 > 愉景灣)DB01R (東涌 > 愉景灣碼頭)DB03R (欣澳 > 愉景灣碼頭)
終點交通:嶼巴 3M 號 (東涌 < > 梅窩)渡輪(梅窩 > 中環)

由愉景灣經神樂院至梅窩,最高點僅約二百五十米,難度不高,而且沿途風光不俗,是條頗受遊人青睞的短途行山路線。希望輕鬆一點的話,可自愉景灣起步,徐徐沿斜路上山,中途靜賞神樂院,反觀若於梅窩出發,則須先踏上沒完沒了的天梯一氣呵成直登最高點,無疑會比較辛苦兼單調乏味。

神樂院聖堂


2016-07-31

台北四天自由行 (二) - 象山、新北投、淡水 (下)

Day 2
(北投溫泉博物館 - 地熱谷 - 滿來溫泉拉麵 - 淡水老街 - 漁人碼頭 - 象山 - 大來小館 - 西門紅樓 - 士林夜市)

(續上文......)
台北夜景

在北投停留半日後,隨即乘捷運前往淡水,列車經過北投機廠以及紅色的關渡大橋後,沿淡水河畔奔馳電掣,一路上看着窗外風景,很是寫意。磚紅色的淡水站據說是表達淡水紅毛城的意象,紅毛城由荷蘭人興建,屹立至今逾三個世紀,惟 1668 年荷蘭人自臺灣撤退後,紅毛城輾轉落入不同政府的手中,及至十九世紀中葉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在 1860 年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割讓予英國之前,滿清政府與英國曾在 1858 年簽訂天津條約,淡水為其中一個增開的通商口岸,後來英國設領事館於紅毛城,直至 1972 年斷交方撤館,這樣說來,淡水跟香港也算是遠房親戚吧。

2016-06-30

門庭冷落訊號山

路線:緬甸臺 - 訊號山公園 - 訊號塔
長度:0.5 公里以內
起點交通:港鐵尖東/尖沙咀站 K / N4 出口
終點交通:同上

訊號山 (Signal Hill),又名黑頭山 (Blackhead's Hill) 或大包米,縱然坐落尖沙咀鬧市之中,卻異常低調寧靜,多次在星期六到訪都門堪羅雀,彷若城市中的孤島。孤島之上,有座屹立逾百年的訊號塔,看盡維港滄海桑田,但它的故事,似乎已經漸漸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甚或它的存在,又有多少人記得呢? (近月 Pokemon Go 掀起四處尋幽探秘的熱潮,據聞訊號山花園亦因此多了不少遊人去捕捉小精靈,不過在 2017 年 2 月再訪,已經回復昔日平靜)



2016-05-31

峰巒起伏八仙嶺 (下)

線:大美督管理站 -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 衞奕信徑第十段 - 衞奕信徑第九段 (八仙嶺 - 犁壁山 - 黃嶺 - 屏風山 - 鶴藪水塘 ) - 鶴藪道
長度:12 公里
起點交通:
新界專綫小巴 20C九巴 75K (大埔墟站 < > 大美督),在大美督總站下車,然後向新浪潭方向上山至管理站
新界專綫小巴 20R (大埔墟站 < > 烏蛟騰),在管理站前揚聲下車
終點交通:新界專綫小巴 52B (鶴藪 < > 粉嶺站)

09.06.2020: 山泥傾瀉緣故,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春風亭至衞徑交界處路段已封閉,出發前宜事先查閱漁護署最新消息


上回提要,以為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到達純陽峰 (590米) 之後就可以鬆一口氣的朋友應會非常失望,皆因前方山巒嵱嵷,作為新界東北之巔的黃嶺波士仍在遠方恭候各位大駕光臨,不過也管不了那麼多,還是先行在純陽峰好好休息一會充電吧,不然哪有力氣挑戰黃嶺。回想起來,當日確是走得非常悠閒,由新娘潭路出發至在純陽峰大休完畢,中間大概花了三個小時,最後全程更走了足足七個小時,比網上不少地方所提及的五小時慢得多。


純陽峰

何時方能下山......

遠眺黃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