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1

十年·千里·回顧

小伙子長大了
在世事難料的森林 尋覓理想事
愈向著青春走遠 愈容易孤單 你可有發現
(Supper Moment - 小伙子)

據說時下青年喜歡引用歌詞,那麼 Eric 也來東施效顰,憑歌寄意,抒發伴隨成長而來的種種無奈,以及對社會現實發出無聲吶喊 (舊制會考中文很喜歡臆測作者寄托在作品的情感,話說那時能把多年讀本問題的標準答案背得滾瓜爛熟 =p)。今天這篇回顧算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大概十之有九未看到這裏已經急着按返回鍵。

2016-10-22

橋咀趣石菠蘿包

路線:橋咀洲地質步道 (橋咀碼頭 - 橋頭 - 橋咀碼頭)
長度:約 1 - 2 公里
起點交通:街渡 (西貢碼頭 < > 橋咀洲)
終點交通:同上

橋咀洲 (Sharp Island),位處西貢市中心東南方,島上大多數地方與附近七個小島 (如白沙洲) 一同被劃入僅一百公頃大的橋咀郊野公園。橋咀洲共有兩個泳灘,當中廈門灣 (又名半月灣) 更是水清沙幼,據說水質長期獲評為一級,夏日吸引不少弄潮兒遠道而來嬉水暢泳,一解暑熱。此外,橋咀洲更有一款遠近馳名的土產——菠蘿包,這個菠蘿包非比尋常,就算 Eric 如何嘴饞也不會拿來品嚐,皆因它只是有着儼如菠蘿包外層酥皮的石頭。

菠蘿包石

2016-09-18

溢流飛瀑大潭篤 - 大潭水務文物徑

路線:大潭水務文物徑 (大潭水塘道 -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 - 大潭篤水塘 (主壩壩底) - 大潭道)
長度:4.4 公里
起點交通:城巴 14 號 (嘉亨灣 < > 赤柱炮台,設有雙向分段收費) 或途經之小巴 16M/ 16X
終點交通:同上,或續行至黃泥涌峽/ 經大風坳至鰂魚涌 (請參閱另文)/ 經引水道至赤柱

(又再次低估了自己尋根究底的決心,本以為能夠很快寫好這篇,豈料......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阿寶.jpg)

一年容易又中秋,上次到訪大潭水塘原來已是兩年前的冬天,當時未有前往海邊參觀文物徑餘下部份,適逢早前大潭篤水塘「放水」,自當把握機會去看看這個期待已久的景象,並順道參觀海邊其他景點。前往大潭篤水塘壩底主要有兩條路線,其一是在大潭郊野公園巴士站下車循與車路重疊的大潭水務文物徑穿過大潭篤村而行,路途較迂迴惟平緩,另一條路線則是在大潭水塘(北)站下車,沿旁邊梯級下山,雖則據說快得多,但雨後石級濕滑,如欲取道捷徑,務必倍加小心。

 大潭篤水塘主壩

大潭篤水塘英式石橋

2016-08-31

山林深處尋神樂 - 愉景灣、神樂院、梅窩

路線:愉景灣碼頭 - 稔樹灣 - 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 梅窩碼頭
長度:8 公里
起點交通:渡輪(中環 > 愉景灣)DB01R (東涌 > 愉景灣碼頭)DB03R (欣澳 > 愉景灣碼頭)
終點交通:嶼巴 3M 號 (東涌 < > 梅窩)渡輪(梅窩 > 中環)

由愉景灣經神樂院至梅窩,最高點僅約二百五十米,難度不高,而且沿途風光不俗,是條頗受遊人青睞的短途行山路線。希望輕鬆一點的話,可自愉景灣起步,徐徐沿斜路上山,中途靜賞神樂院,反觀若於梅窩出發,則須先踏上沒完沒了的天梯一氣呵成直登最高點,無疑會比較辛苦兼單調乏味。

神樂院聖堂


2016-07-31

台北四天自由行 (二) - 象山、新北投、淡水 (下)

Day 2
(北投溫泉博物館 - 地熱谷 - 滿來溫泉拉麵 - 淡水老街 - 漁人碼頭 - 象山 - 大來小館 - 西門紅樓 - 士林夜市)

(續上文......)
台北夜景

在北投停留半日後,隨即乘捷運前往淡水,列車經過北投機廠以及紅色的關渡大橋後,沿淡水河畔奔馳電掣,一路上看着窗外風景,很是寫意。磚紅色的淡水站據說是表達淡水紅毛城的意象,紅毛城由荷蘭人興建,屹立至今逾三個世紀,惟 1668 年荷蘭人自臺灣撤退後,紅毛城輾轉落入不同政府的手中,及至十九世紀中葉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在 1860 年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割讓予英國之前,滿清政府與英國曾在 1858 年簽訂天津條約,淡水為其中一個增開的通商口岸,後來英國設領事館於紅毛城,直至 1972 年斷交方撤館,這樣說來,淡水跟香港也算是遠房親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