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萬家燈火嘉頓山

路線:美荷樓青年旅舍 - 嘉頓山,循原路下山
長度:約 1 - 2 公里
起點交通:深水埗港鐵站 D2 出口/ 石硤尾 A 出口
終點交通:同上



嘉頓山,位處筆架山一支脈盡頭,可謂拍攝日落、夜景勝地,早年曾有地圖標示其為喃(口巫)山,又因其毗鄰嘉頓中心,遂漸以嘉頓山之名見稱,反觀喃(口巫)山/喃嘸山之名,坊間已鮮有提及了。去年嘉頓向城規會申請重建深水埗青山道嘉頓中心,報導一出,各界人士旋即議論紛紛,畢竟嘉頓中心屹立逾半個世紀,而以時間慢人半拍聞名的嘉頓鐘樓早已成為不少人的集體回憶,唯利之所在,若然重建計劃最終落實,只能徒嘆奈何,鐘樓屆時亦大抵難逃一劫 。(城規會已於 2018年9月21日 有條件地批准重建申請,只會保留標誌及時鐘。)

重建計劃 (設計圖片, 可按圖放大)

嘉頓中心

嘉頓中心地下設有咖啡室

拍攝當日,鐘樓慢了超過 15 分鐘

2018-01-07

毅行者 2017 - 統計數字

早前嘗試分析樂施會毅行者網頁追蹤功能的公開數據,純粹試驗性質,未經仔細驗證,已知部份初步數據不太完整,以及或有錯誤,故此只供參考 =p

首先是完成全程 100 公里的時間分佈,此張圖表數據來源為官方賽後公佈的活動排名,相信大家都知道最快隊伍時間為 12:01:37。共有 1182 隊抵達終點 (計及最終不足 4 人的隊伍),此外有 61 隊沒有成員能夠抵達終點,隊伍完成率為 95%。平均時間為 30 小時 56 分鐘,中位數為 30 小時 43 分鐘,不過有趣的是,似乎 30-31 小時分組人數與鄰近組別相比出奇的少,究竟有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呢?

完成時間分佈 (所有抵達終點隊伍)


2017-11-19

毅行者 2017 陪行後記

2017年11月19日 上午 9:35 (香港時間),衝線了,但不消一會 Eric Chan 已經揹着近乎倒下的 Jacky 找醫療輔助隊, 然後咬緊牙關苦苦支撐了數十公里的 Raymond 亦要接受治療,還好他們好好休息過後已無大礙。若將時鐘回撥 46 小時 35 分鐘,0451 獅子山精神隊四人毅行小隊正式自北潭涌出發,其後歷盡春夏秋冬,但憑着非比尋常的意志與毅力,終於四人八腿一條心完成崎嶇的一百公里,令人滾動萬分,而能夠陪行最後的 21 公里,實在與有榮焉。



再回帶一下,話說近年都會上山做偽行者 (撇除去年慘遭狗咬只好休養),但多年來只是旁觀者,今年首次成為支援隊伍一員,Support Team 陣容強大,竟多達四十餘人,而且精英雲集,陪行一個全馬連走麥理浩徑第六至十段的人又有,連踩兩晚奔波勞碌駕車橫跨整個香港的又有,惟小弟有認人障礙,加上只支援少量路段,恕未能一一詳談各位高手,只能舉例簡而述之,敬請見諒 =p


2017-07-30

同遊井坑瞰錦田 - 大欖涌郊遊徑

路線:馬鞍崗護理員站崗 - 大欖涌郊遊徑 (井坑山 - 四排石山 - 黃茅嶺 - 白水嶺) - 麥理浩徑第十段 - 大棠山道
長度:約 12 公里
起點交通:途經大欖隧道轉車站/ 轉車站橋底 八鄉路總站 之巴士路綫
終點交通:港鐵巴士 K66 (大棠 - 朗屏)

(前半篇為廢話,如欲參閱行山路線資料,請向下捲 =])

漁護署正舉辦一連串活動慶祝郊野公園成立四十周年,而另一邊廂,政府早前卻邀請香港房屋協會為兩幅位處郊野公園範圍的「邊陲土地」進行技術及生態硏究,研究覆蓋範圍逾四十公頃,而不幸在首輪計劃慘遭選中的是大欖郊野公園 (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西) 以及馬鞍山郊野公園 (水泉澳邨附近),其後團結香港基金理事劉炳章表示此研究將有助日後研究其餘二十多個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可見此例一開,定必後患無窮。

大欖隧道收費廣場
大欖隧道收費廣場

2017-01-31

如何同時顯示多條行山路線記錄?

相信大家多年來都累積了不少行山、跑步或單車活動的 GPS 記錄,不過以往要弄張足跡地圖一目了然卻絕非易事,今天介紹的這個方法雖然略為麻煩,但勝在行之有效,若然各位有其他更方便的方法,還望不吝賜教。
(Google Fusion Tables 已於 2019年12月初停止運作,此篇隨之過時失效)

完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