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 荃錦坳 - 麥理浩徑第八段 (M156-M153) -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郊遊地點 4 & 5 號場 - 大帽山道/麥理浩徑第八段 (M152 - M147) - 大帽山山頂 (雷達站入口=p) - 大帽山道 - 荃錦坳
長度: 約 10.5 公里
起點交通:
九巴 51 號 (
(24 Jan 2016,忽然發現瀏覽量多了近十倍)
致打算前往大帽山賞霜的朋友的小小提示:山上嚴寒,路面已被薄冰覆蓋,非常容易滑倒,建議不要上山,以策安全
今晨山頂草溫零下 5.7度,風速甚高 (間中烈風),在風寒效應下,體感溫度可低至零下十度以下,切記做足保暖禦寒措施,請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風之中,以免體溫流失過多,高山天氣變幻莫測,山上環境可於短時間急速惡化,謹記安全第一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輯大帽山的相集,當中雲海猶如仙境,壯麗非常,誠然令人讚歎,想不到香港也有如斯美景。
是日天氣陰晴不定,從天氣報告得知機場雲底高度約 3500 呎,只稍高於 957 米高 (3140 呎) 的大帽山,不過也決定碰碰運氣探路登頂,看看沿途情況如何,日後伺機登山拍攝雲海。乘車前往荃灣時,霎見遠方的大帽山頂剛巧藏在雲霧之中,「大霧山」果然浪不虛名,不過到達荃灣坐上 51 號之際卻見山頂陽光普照,「高山」天氣確是變幻莫測。巴士沿着蜿蜒的荃錦公路不斷上斜,窗外景色亦漸由煩囂鬧市變成鄉村郊野,途中會經過不少遊人品嚐點心的川龍村。
荃錦公路 (Route Twisk) 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本為軍用道路,後來政府開放荃錦公路予公眾使用。據說英文名稱中的 Twisk 本應為 (TW/SK),TW 代表荃灣,SK 代表石崗,惟其後不慎將「/」誤植為 「I」,亦有說在 TW 與 SK 中間加個響音 "i",好使這個名稱可以讀出來。網上亦流傳另一個版本,中間的「I」是解作 Interconnect。孰真孰假,也難以考究了。
荃錦坳為荃錦公路的最高點,海拔約 470 米,由此至大帽山頂高程差僅不足 500 米,所以應該不會太辛苦。沿麥理浩徑第八段的梯級上山,走了大概 1/4 公里後會到達大帽山遊客中心。先別「視若無睹」急步過門不入,建議內進了解大帽山一帶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心亦設有多年來為了推動極地科研教育而奔波勞碌的李樂詩博士所設立的三極資料展覽室,惟因政府提供空間十分有限 (而且極為偏遠),展品數目不算太多,但單單是李樂詩博士那一份鍥而不捨、永不放棄的精神,已值得各位入內參觀細賞她的努力成果。(2013 年 5 月時由新聞得知,李樂詩博士終得償所願,獲賽馬會捐款支持於中大設立氣候變化博物館,故此大帽山遊客中心的三極資料展覽室現已停止運作)
三極資料展覽室
|
三極資料展覽室
|
其後可繼續沿麥徑八段上山,是日遇上不少應該是為毅行者訓練的人,不得不佩服這些在四十八小時內走畢一百公里崎嶇山路的參加者。麥徑八段(M153-M156) 於 2009 年曾作永久改道,過去此路段由大帽山道構成,有人車爭路之虞,其後新建山徑改經禾塘崗山脊,路徑清晰,沿途偶有奇岩怪石,並可俯瞰石崗錦田甚或荃灣葵涌一帶的景色,遠眺后海灣、藍巴勒海峽,若非受煙霞影響,視野定必更廣闊。
麥徑八段改道部份
|
|
石崗機場、高鐵地盤
|
遙望目的地 - 大帽山頂 |
在 M153 (海拔 660 米左右) 附近,麥徑八段會接上大帽山道,可按指示繼續沿車路旁山徑前行,但如欲前往郊遊地點 4 號場 (北面觀景台),可小心沿大帽山道行車線往上行,其後根據路旁郊遊地點 4 號場的指示牌左轉入小徑即可到達。此郊遊地點景觀極為開揚,前方沒有太多樹木遮擋,亦有長椅供遊人休息。
大帽山道
|
駕車上來可要萬分小心
|
郊遊地點 4 號
|
大地在我腳下
|
由此返回大帽山道繼續前行,可留意右邊的指示牌(比較隱蔽)前往郊遊地點 5 號場 (南面觀景台),惟此處景觀不及 4 號場開揚,但仍可遠眺青衣、青馬大橋。沿大帽山道上行即可到達雷達站閘口警衞室,一般車輛最高只能駛至此處 (海拔約 700 米),抬頭一望,也許能看到隨風飄揚的風箏。在此分岔處,行人左轉繞過閘口向上走可前往大帽山頂,右轉向下行可抵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的施樂園。
大帽山道
|
大帽山雷達站閘口
|
離停車場越來越遠,再沒有煩擾的引擎聲,四周再次回復平靜。由於香港高度七百米以上的山峰並不多,所以遠方大嶼山以北海域、青山也盡入眼簾,那一層厚厚的煙霞更營造了「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層次感。
遠近高低各不同,最遠方(近乎看不到)應為青山
|
青馬大橋、汀九橋、馬灣海峽
|
是日在平地時風勢已經頗大,接近山頂的路段,風勢強勁,只好彎下身子降低重心,遠離崖邊而行,免生危險。沿路碰上不少從山頂向山下慢跑或行山人士從容下山,那時估計山頂情況未必太惡劣。好不容易才到達雷達站大閘前 (海拔約 925 米),也就是普通市民在大帽山所能到達最高的地方,天氣狀況開始轉劣。抬頭一望,雲霧高速飄移,冷不防一股強勁陣風霎然偷襲,只好立即靠山蹲下。周遭四目無人,除了風聲,還是風聲,慶幸的是,自己尚未被五里雲霧包圍,但無論如何,人在大自然面前極為渺小。在風勢稍為轉弱之時,把握機會拍照拍影片。不過因擔心天氣會繼續惡化,決定小心翼翼沿原路下山,未有右轉前往大帽山林道參觀。
看似近在咫尺的雷達站
|
大帽山雷達站大閘,行人此步
|
雷達站大閘外的強勁風勢
|
山頂的天線 |
在離開雷達站大閘的不足十分鐘內,忽然感受到陽光所帶來的微溫,雷達站的背景變為藍天白雲,雷達站依舊傳出一些比較高頻的聲音,不過不知是風聲抑或是機械運轉的聲音了。古有岳陽樓「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未知應如何形容大帽山天氣的變化多端?
雲霧中的雷達站 | 藍天白雲作背景 |
沒有高超駕駛技術就衝下山的了 |
大帽山道的髮夾彎
|
同時俯瞰沙田及荃灣 | 延綿不斷、迂迴曲折的大帽山道 |
下山途中,看見有人踏單車上山,不得不說一聲佩服。而只能偶爾穿透厚密雲層隙縫的陽光,在海上化為一片不規則的金色光海,甚是迷人。
雲隙光
|
嶼北海域的金色光海
|
大帽山道猶如一條繫在山腰的白色絲帶
|
雞公嶺、大刀屻 |
下山時取道麥徑八段舊路(大帽山道馬路),從另一角度欣賞附近景色,雖然沒有行人路,但遊人卻不少,也許大家覺得舊路比新路易行。無論如何,必須格外小心往來車輛,安全至上。
狹窄的大帽山道
|
煙霞稍為消散,荃灣葵涌一帶不再是灰矇矇一片
|
(只供參考) |
相關路線:
斜陽晚照大帽山 (上)
斜陽晚照大帽山 (下)
雲霧滔滔兩岸潮 - 大帽山雲海 2015
28.10.201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